第240章 他们,才是大唐王朝的未来_大唐至尊龙帝
笔趣阁 > 大唐至尊龙帝 > 第240章 他们,才是大唐王朝的未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40章 他们,才是大唐王朝的未来

  吃完四女准备的大餐,李建元忍着性子没有骂人。

  怎么说都是四女的一番心意,介于是她们第一次做饭,自己也没有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对于这个结果,李建元是可以接受的。

  老婆都娶回来了,凑合过呗,还能离是咋的?

  不过,陪四女玩闹了一阵子,李建元临走之前,吩咐了小德子一句。

  “去!给朕把御膳房最好的女厨请来,教会四位皇后娘娘做菜,朕希望再来这里的时候,能吃饱了再走。”

  “是!陛下!”

  小德子想笑,但是笑不出来。

  因为四位皇后娘娘做的菜,他都要在陛下之前,先尝过一边。

  虽然不存在四位皇后娘娘下毒的隐患,但作为贴身太监,所有入陛下口的东西,他都要先试试。

  要说饭桌上,谁吃的最多,当属小德子。

  因为陛下、四位皇后娘娘,包括安太慧和庄太妃,都非常默契的开始减肥,吃的很少。

  只有十五王爷一个劲的在吃。

  嗯!

  是一个劲的在吃白饭!

  十五王爷小小年纪,可没有什么好顾忌的,在饭桌上直言不讳道:“四位姐姐,以后你们还是陪我玩吧!别去厨房,太难吃了!”

  刘诗衣四人为了掩饰尴尬,只能以童言无忌推脱起来。

  陛下都没说什么,安太慧和庄太妃,自然更不好说什么,一个个点头称是。

  没办法,大人的世界很复杂,不像小孩子的世界一般单纯,有话直说,百无禁忌。

  从后宫离开,李建元回去换了一身便装,打算去王家村瞅瞅。

  查看一下王家村办班的进展如何,顺便跟孔家说一声,明日将小十五送去读书。

  之所以选孔家,而没有选李贤或者是两位宰相,李建元就是抱着测测孔家本事的打算,通过小十五,看看孔家有几分真本事。

  王家村内,五个班热热闹闹的办了起来。

  因为有五个班,王家村的学生,明显不够分了。

  李贤、慕容观复、广语堂三人,在请示陛下,取得陛下同意之后,开始在都城内招生。

  招生的要求非常简单,年龄不过十岁的幼童,皆可报名。

  三人按照陛下的吩咐,办的小班。

  按照李建元的计划,小班相当于小学一到三年级,主要学习的是拼音和简体字,顺便学习一点简单的数学,诸如加减乘除这些基础知识。

  等到小班取得成效之后,李建元才打算办中班和大班。

  原定计划是大中小三班,每个班各学三年,最终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

  但现在是试验的阶段,暂定的打算是,半年内争取把小班的知识学完。

  这个任务看似繁重,其实对于学生们来说,压力不算特别大。

  因为科目只有两类,语文和数学,加一起还没有背四书五经等东西麻烦,且趣味性强的多,不像单纯的死记硬背那么无聊。

  当然啦,语文和数学,也是需要背诵的。

  但背诵的量,远远不及科举需要背诵的量大。

  五个班选学生,也是优先挑选更加聪慧的孩童,这点是李建元默许的。

  并非是李建元打算放弃不那么聪明的孩童,而是开先河创新的事情,还是让聪明人来干比较好。

  聪明人要是都办不成这件事,不那么聪明的就更加没可能了。

  让聪明的人在前面开道,聪明的带动不那么聪明的,最终实现大唐王朝文化水平跃进的目的。

  有教无类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国力支撑。

  否则将注压在成功率更低的学生身上,无异于自找不痛快,李建元才不会干这种蠢事。

  李贤以及两位丞相,最近是忙的脑袋都快冒烟了。

  一边要办班教学,一边还要处理朝政。

  一个个神色憔悴,顶着大大的黑眼圈熬夜作业。

  身体虽然累,但三人的精神头是非常好的,颇有一股为了陛下,为了大唐王朝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随时准备献身的气魄。

  孔家主和颜家主二人,也不遑多让。

  这几日连澡都洗过,每天晚上回去雷打不动一碗鸡汤下肚,为了弥补体力。

  躺在床上,那是沾枕头就倒,梦里都在跟周公讨论备课的问题。

  别的不说,五人是真挺玩命的。

  看得出来,五人除了想办好这件事,不辜负陛下的旨意之外,皆是真心实意在为大唐王朝的整体教育水平提高而努力。

  文人主动积极,利国利民的一面,在此刻展露无疑。

  世人常常骂文人软弱,墙头草。

  诚然,文人不能跟将士一样,为国家、为黎明百姓抛头颅洒热血,没有那么惊心动魄的举动,让人钦佩。

  但和平盛世里,文人的推动建设作用,是任何人都抹不去的,因为这是事实。

  正所谓各司其职,一个好的文人,能在文化传播和教育上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你不能说他不如将士,两者原本就没有可比性,都是大家的英雄。

  对于那些不当人的文人,该骂骂,也犯不着客气。

  上午,是五人教学的主要时间,暂时还没有教授数学,五人主要在传授拼音和简体字。

  中午,让学生们休息和自习一会。

  下午,学生临近放学的时候,五位老师会再给学生们复习一遍,加深脑海中的印象。

  放学之后,就是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时候,自己愿意学习,就多学点。

  实在不愿意学习,老师也没法守在学生身边,一字一句的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肚子里。

  学生要是不愿意,你就是硬生生塞进去,用了不多久,他还得吐出来。

  眼下正是休息的时间,五位老师坐在椅子上小憩和喝茶。

  五人闲聊的内容,依旧离不开备课和授课。

  五人彼此间是竞争关系,但五人很清楚自己在做的,是利国利民,名垂千古的大好事。

  彼此之间,都没有藏私的狭隘想法,愿意把自己的心得,拿出来分享交流。

  他们,要来一场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

  不仅要办好陛下交代的事,也不能辜负学生们。

  失败是小,失节是大。

  要是教出来的学生丢人,作为老师也会跟着丢人的。

  孔家主抿了一口清茶,长舒一口气,整个人靠在椅子上。

  “李大人,二位宰相,你们的教学进度如何?我的学生啊!真叫我头疼!学个拼音天天念的我满脑子都是声母、韵母,偏偏学生们就是难以明白其中的差距!”

  李贤叹了口气,自己学拼音的时候还好。

  作为大唐诗坛顶峰上的诗人,他通晓韵律,两者间的差别不算特别大,一通百通,因此学起来是比较简单的。

  其余五人也差不多,拼音可难不倒他们。

  问题是学生们,这个年纪读过些诗词,却没有系统化的学习过诗词的韵律。

  本来对诗词韵律就一知半解的,加上拼音又是全新的东西,混在一起,就更加糊涂了。传授拼音的难度,远比几人想象的要高多了。

  李贤点了点头,没有埋怨学生。

  “谁不是呢?也无怪学生们笨,都是聪明的孩子!只是陛下创造出来的拼音,的确比较新奇,一时半会学生们转不过弯来,理解不了,是正常的。咱们刚学的时候,不也一样犯迷糊么?”

  慕容观复颔首,附和李贤的话。

  “李大人说的是呀!一件新的东西,从出现到接受,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熟悉的。相信捱过这段时间,学生们慢慢熟悉了拼音,学习进度就能提高起来。”

  广语堂捋了捋胡须,“相比于最初的一脸犯愣,起码现在学生们脑子里开始有了声母、韵母的概念,在学习的时候,会尝试着开始区分彼此的差别,并试着读起来、用起来,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咱们作为老师,要求也不能太严苛,换作是咱们自己,在这个年纪,还真不一定能做的比他们好呢!”

  孔家主点头称是,其实他就是随口说一句,也不是嫌弃学生笨。

  这些拼音,他拿去给跟着自己来的孔家其他人学,孔家其他人,包括孔家跟着来的几位孩童,没比自己教的学生好到哪里去。

  占优势的,无一例外都是熟知诗词韵律的人,或者是精通曲子、乐器的人。

  由此可见,陛下创造的拼音,恐怕就来源于此,的确存在许多共通之处。

  颜家主见众人在语文的上面的想法观点都相差不多,便转头说起了数学的问题。

  “我觉得吧,现在语文的拼音和简体字,尚在一个熟悉的过程中。咱们不妨在这个时候,教授一下数学。触类旁通,偶尔把学生从语文的境地里拉出来,换个东西学学,或许能给他们换个思路,取得不同的效果。”

  一门心思扑在语文上面,容易掉进固定的思路之中,万一陷进循环,很可能将自己的思维限制在那里。

  根据陛下的计划,语文和数学只是两门大课,以后还会有其他的课。

  陛下吩咐过,发展学生们多样化的思维,是很有必要的。

  李建元不打算培养全才,而是打算培养专才。

  接触的东西越多,学生们才越有可能接触到自己擅长的东西。

  你只教语文,你只会发现擅长语文的天才,你什么都教,就能发现更多擅长其他课目的天才。

  不过这些得等到基础打完,才是选择专才,区分课目的时候,现在还在打基础的阶段,多接触一点东西,不是坏事。

  “有道理!我也觉得可以开始传授数学了。”

  “不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不定学了数学之后,学生的思路会更加开阔。”

  “嗯!主意不错!但这个度,我认为可能需要小一点,东西太多的话,学生们负担太重,咱们慢慢来。”

  这个想法几人都认同,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度的问题。

  教多少,比较合适。

  太多会累,容易适得其反,疲惫会摧毁一个人的好状态,导致事倍功半。

  太少的话,意义不大,又起不到什么效果。

  五人叽叽喳喳,讨论了起来。

  过了半个多时辰,五人才讨论出一个大概的结果。

  暂且先教学生们学数字,传授加减法,乘除法留着以后在教。

  在教加减法的时候,适当考虑给学生们引入乘除的概念,学生们若是能够接受,就深入,不能接受就适可而止,留待以后传授。

  五人不知道的是,早在五人讨论接近尾声的时候,李建元已经站在了门外。

  李建元刻意吩咐小德子,不要打扰他们,也不要打扰学生。

  站在门外,李建元靠在墙上,听了一炷香有余,嘴上一直带着微笑。

  不管这次胜负如何,五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好老师,学生们有福,朕也没有看错人。

  待五人讨论完毕,李建元才迈步走进去。

  “陛下!”

  “草民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五人连忙起身,跪在地上给陛下请安。

  李建元坐在一张椅子上,朝五人招手。

  “在这里,朕的身份是大唐王朝第一学府的校长,跟你们不是君臣、君民的关系,而是校长和老师的关系,都起来吧,坐着聊。”

  “谢陛下!”

  五人站起身来,重新落座。

  一个个眼珠子望着陛下,等待陛下......不!

  是等待校长指示!

  李建元扫了一眼五人,缓缓开口。

  “适才朕听过你们的计划,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只是有一点朕需要提醒你们一下,语文和数学这两种课目,沿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思路。二者从一开始,就注定存在思维方向上的差异,你们若想借数学,让学生们触类旁通语文,要先想清楚,两者之间的异同。”

  “求同存异,才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否则的话,只会适得其反。”

  语文主要靠背,培养语感和对语意的理解。

  数学要背的东西,大多是基础的公式,两者间存在的差异,不可谓不大。

  李建元是在提醒五人,自己首先得分清楚,想明白其中的差距,才有办法做到求同存异、触类旁通。

  “是!陛下!我等受教了!”

  “朕现在是校长。”

  “好的陛下!”

  虽然李建元怎么说,但称呼上面,五人真不敢乱来。

  陛下是没意见,他们心里瘆得慌啊!

  校长的身份,放在心里就好,嘴上可不敢乱喊!

  五人称呼上格外统一,不愿意更改,李建元无奈一笑,随他们去吧。

  “如今已经过去几日了,再有一阵子,就是朕检验成果的时候了,你们有把握吗?”

  “回陛下!有!”

  信心,五人也是格外的充足。

  有信心不一定能办好事情,没信心的话,办一件创新的事,结果只会更加糟糕。

  创新本就是开辟一条无人问津的道路,稳定且强大心理素质很重要,因为创新可能会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都看不到结果,不明前途如何。

  “很好!对了,孔家主,明日朕会将十五王爷送到你的班上上课,你无须特别对待,像对待正常学生一样对待他就行。”

  “好的陛下!”

  事情交代的差不多,看也看了,李建元起身离去。

  自己在这里,只会让他们浑身不自在。

  作为“幕后老板”,自己偶尔出现一下,提醒、提点他们一下就好。

  临走前,李建元站起身来,望着对面窗户里用功学习,一张张充满希望,乐观且稚嫩的小脸蛋,留下一番话。

  “大唐王朝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这天下,是朕的,是大唐王朝的。”

  “但终究,是他们的。”

  “他们,才是大唐王朝的未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9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94.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