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朕要的是具体的地方_大唐至尊龙帝
笔趣阁 > 大唐至尊龙帝 > 第262章 朕要的是具体的地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2章 朕要的是具体的地方

  片刻后,负责统计订单的账房先生,端着一叠宣纸就走了过来。

  御衣坊的定做,其实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定做,而非全部都根据客人需求定做。

  先要裁量客人的身材,然后在御衣坊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在既定的花纹和款式里,组合出自己喜欢的类型。

  实际上,拿出来拍卖的十方呈祥,也是要在事后,根据客人的身材,进行重新裁量更改的。

  不过十方呈祥本就是成品,只是需要稍加更改就可以,昨晚就已经完成,并送到了每一个客人的手里。

  但如今的定做,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才能拿到成品。

  接过账房先生的订单,薛家主扫了一眼。

  正在心中计算的时候,一个算盘递了过来。

  薛家主抬头望去,递算盘的是笑呵呵的秦家主。

  御衣坊算是染血坊的子公司,单独分离出来的品牌,因此在利润上,有秦家的一部分。

  如此火热的场面,秦家主在对面的染雪坊看的是一清二楚,自然是欣喜若狂。

  好家伙!

  这才一天不到,起码都有百万两白银的订单!

  日积月累下来,哪怕只有一成利润,秦家能赚到的钱得有多少啊?

  “薛家主,用这个吧。”

  “嗯,多谢秦家主。”

  薛家主回了一笑,接过算盘,指着旁边的椅子,示意秦家主入座。

  秦家主也没啥客气的,一屁股坐了下来,望着薛家主埋头算账。

  不多时,薛家主抬起头来,一只手按在算旁上。

  脸上的笑意更甚,遮掩不住的喜悦溢于言表。

  见此情形,秦家主心中的好奇更加浓烈,忙问道。

  “薛家主,如何?到底有多少的订单啊?”

  “嗯。”

  薛家主哼了一声,拿起毛笔,点了点墨。

  抬手抽出一张新的宣纸,在正中间写下几个数字。

  望着薛家主写下来的数字,秦家主顿时傻眼了。

  “我靠!我原以为估计就是一百万两左右,撑死了一百五十万两,居然有两百七十五万两!”

  “嘶!”

  秦家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数字也太夸张了一点吧!

  “哈哈哈哈哈!别说秦家主,连我都没有想到啊!人其实来的不多,但许多夫人小姐,明显把这个当做礼物,打算拿去送人,有些夫人、小姐,一口气就订了好几件呢!”

  “原来如此,难怪难怪!”

  本就站在对面,今天上午秦家主基本上没管染雪坊的生意,坐在柜台上,眼巴巴望着对面的御衣坊。

  进去的客人,他虽然没有细数,但大概也有个数。

  按照御衣坊定做的价格,一万两白银起步,要求越多,价格越高。

  如果要求比较多,价格比十方呈祥的十件衣服还要贵。

  均价大概在一万五千两一件左右,这一上午,就卖出去一百八十多件,这个数量,确实是非常的高了。

  不过嘛,这个数字暂时应该是不会怎么上升了。

  今天上午就是个特例,别说日后,就是今天下午,恐怕也多不了多少。

  能够维持在一天两三件的销量,薛家主都十分满足了。

  开店的高峰期已过,帐也算出来了。

  薛家主心中喜悦不已,恨不得立刻跑去皇宫,给陛下报喜。

  可一联想到昨晚的遭遇,薛家主这才打住想法。

  陛下政务繁忙,国事才是大道,生意只是小道。

  反正身边有陛下的人,就让他们将这个好消息告知陛下一声就行,自己就不去打扰陛下勤政了。

  随后,薛家主写了一封信,托负责守卫御衣坊秩序的军队,递给陛下。

  他则高高兴兴的,带着秦家主到酒楼喝酒去了。

  快哉!

  快哉!

  须得饮酒一杯!

  皇宫,御书房内。

  慕容浩正规规矩矩的站在陛下身前,正在汇报最近兵制改革,招兵的情况。

  自从兵制改革开始,最明显的一项举措就是,放开了大唐王朝招兵的限制。

  各地,遵照陛下的意思,领了兵部尚书慕容浩正的指令,开始在各地大肆招兵。

  “陛下,依照你的吩咐,大唐王朝各地招兵的名额,比往年多了近一倍。各地的地方官员,正在紧锣密鼓的招兵买马。”

  紧接着,慕容浩正从怀里掏出各地的招兵情况,一一向陛下汇报起来。

  北方地区的招兵名额明显要比南方少的多,因为北方的人本来就少。

  大唐王朝的人口大城,都集中在中部、南部以及东部。

  加上北方因为防备匈奴的需要,常年是驻兵最多的区域,往年的招兵需求,本就比其他地区高,如此一来,相比于其他地方的增长,北方的涨幅其实是很小的。

  相比于南方招兵的忙碌,北方地区的官员,显得游刃有余,压力不大。

  特别是北方边境一带,因为恶劣的气候和寒冷的天气,本就人烟稀少。

  大唐王朝又不比匈奴,不是没有地方,也不是没有经济。

  发展东部、南部地区的经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毕竟是封建社会,劳动力是一切生产力的基础。

  别说在封建社会了,就是在科技工业发达的现代社会,劳动力同样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因此,在先帝唐灵皇继位的第一年里,唐灵皇办的第一件事,就是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口迁移。

  给北方人各种优秀的条件和福利,动用大唐国库,将他们迁移到更需要劳动力的南方来,只保留了不足三分之一的人口。

  本就人烟稀少的北方,加上这次人口迁移之后,青壮年人口就更少了。

  情况最严重的,要属北方边境。

  现在定居在北方边境附近的,基本上只有两种人,一种就是北方边境的将士,或者将士的家属等。

  另外一种,只占极少部分,是负责耕作、放羊、放羊,以及养马的农户等。

  唐灵皇的人口迁移,不仅是为了发展南方经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建立更加深厚的文化联系,避免北方人因为文化的隔离,其心向外。毕竟,北方的许多文化,本就和匈奴类同,是同源的放牧文化。

  若是放任这种文化联系,而不加强他们的心理认同感,一旦北方边境失守,北方很有可能直接投入匈奴的怀抱,引起大唐王朝的分裂。

  比较于日久,且效益缓慢,短时间难以见效的文化浸润,唐灵皇选择了一个取巧,但能快速解决隐患的方法。

  既然担心北方的人,可能在匈奴进犯后叛变,引起大的变故。

  我直接把人都给你搬走三分之二,你就是想叛变,也是雷电大,雨点小,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

  再者说,迁移过来的,许多还是留在本地的家人亲戚,有这层关系在,他们叛变的几率会变得更小。

  不仅如此,还能发展南方的经济,填补南方日益增长的劳动力缺口。

  立竿见影,一举多得。

  李建元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其实不太赞同父皇的做法,可不得不说,这个做法的效果显著。

  但有一个比较致命的缺陷,就是偌大的北方,失去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全力的力气都用来发展南方,北方就落下了,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唐王朝的稳定,以及长远持久的发展。

  或许,自己可以借这个招兵的过程,了解一下迁移到南方的北方人口,过的怎么样,是否符合自己日后的发展路线。

  “慕容尚书,这个招兵的名额和标准,是从当年北方人口迁移后定下来的吧?”

  “陛下慧眼如炬,的确如此。因为人口分布的数量问题,原本南北的招兵名额就有差距,加上先帝实行人口迁移,这个差距就更大了。如今南北的招兵名额,沿袭了之前的经验,因而主要招兵的地域,都集中在东部和南部。”

  西部就更不用说了,一片高原大山,本来就没几个人,人口迁移都迁移不出来多少人,招兵的问题,历来就跟西部没多大关系。

  别说是百姓,西部的官府都属于放养的状态,只有军队长期驻扎在西部,负责维护秩序和稳定,军队更重要的用途,反而不是保护维护西部的稳定。

  而是把西部地区,当做一个战略的屯兵处、缓冲带,若是其他地区有战况,西部就可较为方便和灵活的支援其他地方。

  因为西部特殊的情况,在精锐骑兵的训练上面,反而要优秀于北方的军队,西部特殊的地理环境,训练出一批可跨越各种地形作战的特殊骑兵兵种,骑战军。

  不过骑战军数量非常稀少,最多的时候,也不到三千人,而今只剩下两千来人。

  更多的时候,骑战军就在西部训练,极少动用。

  大唐有记载的,出动骑战军的战役,寥寥可数,多数是用于奇袭易守难攻的山城地带。

  很少有人会想到,会从山上冲出来一队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骑兵。

  “哎!朕有愧于他们啊!”

  李建元叹了一口气,如今南北的差距越来越大,若是真的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北部和西部,很有可能沦落为东部和南部的发展的牺牲品。

  这,可不是李建元想要的结果,也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大唐盛世。

  不敢夸口说,大唐盛世是每一个大唐百姓的盛世,起码大家都差不多吧,不能差出这么大的距离。

  慕容浩正则被陛下忽如其来的叹息整的有点懵了,一时之间不知如何作答,只能安静站着,听候陛下吩咐。

  李建元沉寂片刻,心想最近要办的事情,都已经上了正轨。

  薛家的生意,已经做了起来,收益很好,有钱途。

  接下来就是稳稳发展,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汇报,自己随时调整路线。

  吐蕃的兵工厂正在紧赶慢赶的开工中,秦玉烟和薛镇海,想用道家的文化,驯化吐蕃的百姓,消解光明神宗在吐蕃底层中的影响,更好的大唐王朝所用,李建元也答应了,让薛镇海负责此事。

  王家村的义务教育,有两位丞相和一位大学士亲力亲为,自然更加稳妥,出不了什么茬子。

  眼下,要说最紧急的,就要属兵制改革下的大肆招兵举动。

  索性,自己出去走一趟,到地方招兵的地方看看。

  一来,看看北方人口迁移多年后,过的发展的如何,需不需要加以改进。

  二来嘛,正好去地方瞅瞅,招兵的举措,对地方的影响如何,下面的人,是否安分守己,没有给自己惹什么乱子,或者埋下什么祸根。

  “慕容尚书,当年北方迁移过来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那几个地方?”

  “回陛下,主要在南方的水粮城市以及东部的港口商贸城市,粮食和商贸,向来是急需劳力的。”

  其实吧,各行各业都需要劳力。

  但北方人短时间迁移过来,大多身无长技,许多行业的事情,例如织布、泥匠、瓦匠之类的技术性工种,一时半会根本上不了岗,因此大多安排到了急需劳力,对技术性要求不高的地方去。

  种地嘛,有人带着就行,力气活。

  港口商贸城市,则是负责搬运货物,还是简单粗暴的力气活。

  “朕要的是具体的地方。”

  “回陛下,迁移人口的政策,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大多数北方迁移人口,已经分散开来。如今来看,现居北方人口最多的,应该就是乾城。”

  需要补充一点,乾城是吕家的本家,吕家就是靠着乾城港口发迹的。

  不然当日吕太妃也说不出来,让全家人坐船逃跑的傻点子,虽然傻了点,但确实有可行性。

  另外,吕家本家的一位族老,正是海商会的三位执船人之一,不过眼下他的位子,空缺出来了,整个乾城做海货生意的人,都在盯着。

  “乾城......”

  李建元微微点头,让慕容浩正下去了。

  正好,顺道去乾城看看,吕家本家倒台后,乾城官员的后续处理如何,是不是妥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g94.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g94.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